ISBN/ISSN:7-01-000670-9
价格:CNY12.80
出版: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0
载体形态:506页 ;20cm
中图分类号:B0-0 J82 J8 J82 J8 J82 J8 J82 J8 J92 J92 J92 J92 J92 J92 J92 J92 J92
责任者:韩树英 主编
科图分类号:48.75 48.75 48.75 48.75
会议名称:中国戏剧家协会 中国戏剧家协会 中国戏剧家协会 中国戏剧家协会 浙江省广播电视厅 浙江省广播电视厅 浙江省广播电视厅 浙江省广播电视厅 浙江省广播电视厅 浙江省广播电视厅 浙江省广播电视厅 浙江省广播电视厅 浙江省广播电视厅
附注:1980至81年由大众电视杂志社出版;1982年由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1983至1984年no.6由广播出版社出版;1984年no.7至no.12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根据1989, no.2 著录 1980至81年由大众电视杂志社出版;1982年由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1983至1984年no.6由广播出版社出版;1984年no.7至no.12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根据1989, no.2 著录 1980至81年由大众电视杂志社出版;1982年由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1983至1984年no.6由广播出版社出版;1984年no.7至no.12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根据1989, no.2 著录 1980至81年由大众电视杂志社出版;1982年由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1983至1984年no.6由广播出版社出版;1984年no.7至no.12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根据1989, no.2 著录 1980至81年由大众电视杂志社出版;1982年由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1983至1984年no.6由广播出版社出版;1984年no.7至no.12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根据1989, no.2 著录 1980至81年由大众电视杂志社出版;1982年由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1983至1984年no.6由广播出版社出版;1984年no.7至no.12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根据1989, no.2 著录
并列题名:Popular TV Popular TV Popular TV Popular TV Popular TV Popular TV Popular TV Popular TV Popular TV
豆瓣内容简介:
本书是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而编写的试用教材,主要供干部使用。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艾思奇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其他一些教材。
本书自1983年出版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有关方面的鼓励,在此谨表诚挚的谢意。
应学习的要求,这次经修订后再版。在修订过程中,对各章都分别作了修改和加工,其中有些章节作了比较大的改动和调整。此外,根据读者要求,还新编写了《现代西方哲学》,作为本书的附录。
修订工作由韩树英主持。各章在分别由原撰写者提出修改意见后,绪论部分由杨春贵,辩证唯物主义部分由沈冲、马清健,历史唯物主义部分由方文、卢俊忠和侯才,作了统一的修改和加工。岳长龄和丁冬红编写了《现代西方哲学》。全书由主编定稿。
毛卫平和陶后明参加了整理和加工工作。
一些专家对修改稿提出过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豆瓣作者简介:
本书系集体编写,由韩树英主编。参加编写的主要有(以姓氏笔划为序),绪论部分:李公天、杨春贵,其中的哲学史部分由刘宏章、蒋永福撰写;辩证唯物主义部分:马清健、吕英寰、向熙扬、沈冲、陈柏灵、张绪文、钟洁林、钱俊生、崔自铎;历史唯物主义部分:方文、王希和、卢俊忠、吴义生、李振霞、罗子桂、侯才。各章经讨论和修改后,辩证唯物主义部分由沈冲、马清健,历史唯物主义部分由方文、卢俊忠,作了一些文字的加工和整理。中央党校哲学教研室的其他同志也做了不少工作。
省、市委党校的同志,一些专家和其他有关同志,对本书初稿提出过许多宝贵意见,在此我们表示衷心感谢!
目录:
结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
一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世界观和哲学
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二 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矛盾斗争
奴隶社会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矛盾斗争
封建社会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矛盾斗争
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前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矛盾斗争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革命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四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
一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自发的唯物主义和哲学唯物主义
哲学的物质概念
二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的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运动形式的多样性
三 空间和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
空间、时间和运动着的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空间、时间的无限性
四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第三章 意识的本质和作用
一 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是社会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工智能与人的思维
二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三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第四章 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
一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事物联系形式的多样性
事物作为系统而存在
二 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运动
事物作为过程而存在
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性
三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第五章 对立统一规律
一 矛盾和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分析方法
二 矛盾的特殊性
物质运动形式和发展过程的矛盾特殊性
矛盾及其各个方面的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
矛盾斗争形式的特殊性
三 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特点
第六章 质量互变规律
一 事物是质和量的统一
质
量
度
二 量变和质变
质量互变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
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三 量变质变的特殊性
量变引起质变的不同情形
飞跃形式的多样性
社会主义社会量变质变的特点
第七章 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 辩证的否定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否定是发展和联系的环节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二 否定之否定
否定之否定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三 否定之否定的特殊性
否定方式的多样性
曲折前进的复杂性
社会主义社会否定之否定的特点
第八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一 本质和现象
二 内容和形式
三 原因和结果
四 必然性和偶然性
五 可能性和现实性
第九章 认识和实践
一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科学的可知论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二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概念
实践和主体、客体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三 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认识的相对独立性
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四 真理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客观真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十章 认识的辩证过程
一 认识事物的辩证途径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认识和实践的多次反复
二 真理发展的辩证过程
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
真理在克服谬误过程中发展
三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实践和认识的螺旋式上升运动
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
自由和必然
馆藏部门 | 物理位置 | 图书条码 | 索书号 | 登录号 | 卷期 | 状态 |
流通(负一层) | 南区馆负一层 | 00354638 | B0-0/H098/=2 | 00354638 | 本馆遗失 |
序号 | 图书条码 | 索书号 | 登录号 | 藏书部门 | 流通状态 | 年卷期 | 装订册 | 装订方式 | 装订颜色 |
类型 | 说明 | URL |
评 论 |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31782282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