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ISSN:978-7-5001-6858-4
价格:CNY79.00
出版:北京 中译出版社 ,2022
载体形态:xxvi, 445页 图 ;23cm
简介:作者在书中揭示了自19世纪初以来, 美加两个金融体系所走的不同道路。当2008年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 引发了全球经济衰退。与经历了巨额亏损、收购和纳税人资助的美国银行体系不同, 加拿大银行体系相对较好地抵御了危机, 并保持了流动性和盈利能力。这两个银行体系的分歧可以追溯到它们不同的制度和政治历史。作者将两国的金融体系根源追溯到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时期, 并深刻地指出, 虽然加拿大保留了汉密尔顿式的金融传统, 但美国自19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偏爱民粹主义的杰克逊式传统。随着时间的推移, 美国体系发生了零星和不一致的变化, 这与加拿大体系所走的进化道路不一致。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且细致的金融体系比较, 反映了世界前十大经济体系中两个大国的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发展历程。
并列题名:From wall street to bay street :the origins and evolution of American and Canadian finance
其他题名:美国与加拿大金融的起源与演变
中图分类号:F837.121 F837.111
责任者:科巴克 ((Kobrak, Christopher)) 著 马丁 ((Martin, Joe)) 著 张翾 译
豆瓣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旨在探讨美国和加拿大金融体系异同的书,目标读者包括但不局限于研究美国和加拿大历史的专业人士,是一本面向非专业读者的金融比较史之书。作者在书中揭示了自19世纪初以来,美加两国金融体系所走的不同道路。 2008年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引发了全球经济衰退。与经历了巨额亏损、收购和纳税人资助的美国银行体系不同,加拿大银行体系相对较好地抵御了危机,并保持了流动性和盈利能力。美加两国金融体系的分歧可以追溯到它们不同的制度和政治历史上。作者将两国的金融体系根源追溯到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时期,并深刻地指出,虽然加拿大保留了汉密尔顿式的金融传统,但美国自19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偏爱民粹主义的杰克逊式传统。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体系发生了零星和不一致的变化,这与加拿大体系所走的进化道路不一致。 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且细致的金融体系比较,展现了世界前十大经济体系中两个大国的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发展历程。
豆瓣作者简介:
克里斯多夫·科巴克(Christopher Kobrak),多伦多大学罗德曼商学院加拿大商业和金融史首席教授。在此之前,他是欧洲高等商学院的金融学教授。克里斯多夫·科巴克拥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历史学硕士与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克里斯多夫·科巴克获得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并考取了美国注册会计师执照。随后,他就任于皮特-马威克-米切尔会计师事务所(即现在的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短暂的商业经历后,他重返学术界,并活跃于欧洲各大商业历史学会上。其历史与金融的多重学术及行业背景,为他日后对美国商业以及金融史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乔·马丁(Joe Martin)曾是塔奇·罗斯会计师事务所在加拿大的主管合伙人。在塔奇·罗斯与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后,就任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全球管理咨询委员会主席。乔·马丁是加拿大历史学会的名誉主席、多伦多大学罗德曼商学院加拿大商业与金融史协会的首任执行委员。他常受邀参加如加拿大国际金融高层论坛、《加拿大银行法》发布150周年研讨会等论坛演讲。
目录:
第一章 国外与国内的开端:内战中的殖民地 // 001
美国与加拿大的联系 // 003
汉密尔顿的力量 // 013
银行战争:政治与联邦金融政策 // 028
内战前(战前时期)在央行存在与否背景下的州立银行业务 // 033
奴隶制对金融与政治的深远影响 // 042
第二章 过渡的十年:国家的诞生与重生 // 049
同室操戈 // 051
国家的诞生 // 057
人与价值观:卡迪亚与麦克唐纳 // 064
与文化和物理距离的抗争:建立联邦的伟绩 // 069
联邦银行业的责任与新建联邦的金融安排 // 080
货币与银行体系的演变 // 084
1869年的第一部银行法案 // 094
第三章 成熟阶段(1869 —1914 年) // 099
19世纪从新兴到走向成熟的美加市场 // 101
银行法案之争(1869 — 1871年) // 107
加拿大银行业概述(1869 — 1914年) // 113
美国的货币与银行业(1870 — 1913年) // 122
铁路:颠覆性技术带来的苦与乐 // 137
资本与争议:北美本土保险与外国保险 // 146
专业金融服务公司在北美的衍生发展:精算、咨询、会计和信用服务 // 155
对镀金时代的批判:进步主义者、民粹主义者与1907年危机 // 160
结 论 // 172
第四章 “大无序”及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1914 —1945 年) // 175
一战的影响:短期与中期 // 177
美国和加拿大的繁荣时代 // 184
加拿大和美国的银行业(1914 — 1929年) // 189
政治与经济动荡时代的保险业发展概况 // 195
大萧条的成因与应对措施 // 201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北美金融的影响 // 216
第五章 短暂的美式和平(1945 —2000 年)// 223
二战后的延续与间断 // 225
银行业:监管与技术的革命 // 233
技术与其他监管的变化 // 242
对管理风险和提供新型服务的诉求变革了金融业 // 259
布雷顿森林体系期间和之后的保险业发展 // 279
金融交易所与股权融资 // 290
第六章 2008 年之前北美金融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 // 305
自满的风险 // 308
通往2008年金融危机的不同道路 // 318
历史教训的借鉴与滥用 // 325
附 录 // 333
注 释 // 345
参考文献 // 387
索 引 // 413
致 谢 // 445
馆藏部门 | 物理位置 | 图书条码 | 索书号 | 登录号 | 卷期 | 状态 |
流通西 | 西区馆一层 | 02017613 | F837.121/X6 | 02017613 | 在架可借 | |
四层中厅 | 南区馆四层中厅 | 02017611 | F837.121/X6 | 02017611 | 在架可借 | |
商学院专库 | 商学院 | 02017612 | F837.121/X6 | 02017612 | 在架可借 |
序号 | 图书条码 | 索书号 | 登录号 | 藏书部门 | 流通状态 | 年卷期 | 装订册 | 装订方式 | 装订颜色 |
类型 | 说明 | URL |
评 论 |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15990988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