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ISSN:978-7-5203-9075-0
价格:CNY118.00
出版: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1
载体形态:337页 图 ;24cm
附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文学语境的多元意义及其生成机制研究”(项目编号: 13CZW005)
简介:本书旨在探讨文学语境的多元意义和各类文学语境的意义生成机制, 首先聚焦于“语境”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泛化, 探析其背后所蕴藏的研究方法和思维范式的变革; 其次, 在重新界定“语境”概念的基础上审视“文学语境”的新内涵、多元化类型, 从文本层面将文学语境划分为“文本内语境”“文本间性语境”“符号间性语境”“社会文化语境”四种类型; 最后, 探索文学语境区别于非文学语境的独特的复义功能, 深入研究各种语境类型生成文学复义的不同意义机制, 全书尽可能地展现了文学语境的全貌, 着重探索了其生成复义的功能和机制, 同时也论及语境的嬗变及其在艺术本质和文学批评实践等领域的功能和价值。
中图分类号:I0
责任者:吴昊 著
豆瓣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探讨文学语境 的多元意义和各类文学语境 的意义生成机制。首先聚焦 于“语境”在人文社会科学领 域的泛化,探析其背后所蕴 藏的研究方法和思维范式的 变革;其次,在重新界定“ 语境”概念的基础上审视“文 学语境”的新内涵、多元化 类型,从文本层面将文学语 境划分为“文本内语境”“文 本间性语境”“符号间性语境 ”“社会文化语境”四种类型 ; ,探索文学语境区别 于非文学语境的独特的复义 功能,深入研究各种语境类 型生成文学复义的不同意义 机制。全书尽可能地展现了 文学语境的全貌,着重探索 了其生成复义的功能和机制 ,同时也论及语境的嬗变及 其在艺术本质和文学批评实 践等领域的功能和价值。
豆瓣作者简介:
吴昊,女,江苏徐州人,南京大学文学博士,渤海大学文学院教授,剑桥大学国家公派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文艺基础理论、文学图像学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项目等十几项,曾出版学术专著《文学语境研究》,主编学术论著《中国文学图像关系史·隋唐五代卷》《形式的诱惑》等,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目录:
序
绪论
一 “语境”的传播动力和多重身份
二 20世纪文学研究的语境思维变革
第一章 “语境”与“文学语境”的新内涵
第一节 语境是什么
第二节 文学语境是什么
第三节 文本视角下文学语境的四种类型
第四节 文学语境的复义功能
第二章 文本内语境与发散-聚合机制
第一节 语义层面的文本内语境:瑞恰兹和新批评的语境定理
第二节 话语层面的文本内语境:巴赫金和文学语用学的语境研究
第三节 叙事层面的文本内语境:从结构主义叙事学到新叙事学的语境研究
第四节 文本内语境的话语场和发散-聚合机制
第三章 文本间性语境与识别-激活机制
第一节 文本间性语境概述
第二节 共生形态的文本间性语境:以引用为例
第三节 派生形态的文本间性语境:以戏仿和拼贴为例
第四节 从反讽看文本间性语境的识别-激活机制
第四章 符号间性语境与语图双重机制
第一节 图文之争:文学与图像的历史关系变革
第二节 语图互译的双重意义机制
第三节 符号间性语境中的语图修辞:以诗意图和题画诗为例
第四节 符号间性语境中的阅读机制:以图文本为例
第五章 社会文化语境与语境化机制
第一节 社会文化语境的多元化视角
第二节 文学话语交际中的社会文化语境理论
第三节 跨文化文学传播中的社会文化语境理论
第四节 社会文化语境的语境化机制
第五节 艺术本质与社会文化语境的赋予功能
结语 语境的边界和语境批评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馆藏部门 | 物理位置 | 图书条码 | 索书号 | 登录号 | 卷期 | 状态 |
文学艺术(三层东阅览室) | 南区馆三层东阅览室 | 02271808 | I0/X115 | 02271808 | 在架可借 | |
文学艺术(三层东阅览室) | 南区馆三层东阅览室 | 02271806 | I0/X115 | 02271806 | 在架可借 | |
南区样本库 | 南区馆负一层(2#库) | 02271807 | I0/X115 | 02271807 | 在架库本 |
序号 | 图书条码 | 索书号 | 登录号 | 藏书部门 | 流通状态 | 年卷期 | 装订册 | 装订方式 | 装订颜色 |
类型 | 说明 | URL |
评 论 |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40749604位用户访问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