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阅:0 收藏:0
/李健著

ISBN/ISSN:978-7-5161-5340-6

价格:CNY46.00

出版: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4.12

载体形态:200页 ;24cm

丛编:湛江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新视野学术文丛

附注:湛江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平台建设经费资助 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资助

简介:本书向读者提供吴化次方言第一手的的语音和词汇材料 ; 并作古今汉语和粤壮、粤闽、粤客方言的语料比较分析, 以探求这个次方言的语源和构成。

中图分类号:H178

责任者:李健 著

  • 评分:
  • 加入暂存架

豆瓣内容简介:

吴化粤语是粤方言最小的一个次方言,这个次方言地处偏远的粤西地区,在南北朝时期就其本定型。一千多年来,中心城市方言已经发生了多次剧变,吴化粤语却保留了上古汉语的很多语音词汇材料。其次,此地又是古百越民族原居之地和中古以来汉民移居之所,吴化粤语中夹杂了多种民族语言和多种汉语方言的成分,因此吴化粤语很有历史研究和多语言共存研究的价值。本书主要目的是向读者提供吴化次方言第一手的的语音和词汇材料;并作古今汉语和粤壮、粤闽、粤客方言的语料比较分析,以探求这个次方言的语源和构成。

豆瓣作者简介:

目录:


第一章 鉴江流域及吴化地区粤语的形成
第一节 吴化粤语的现代分布
第二节 吴化粤语的形成
一 古罗、高二州的政区变化和方言分布
二 南北朝时期政治军事因素对鉴江流域方言形成的影响
三 从语音结构看吴化粤语应形成于唐代以前
四 两宋以来闽语同化的历史辅证
第二章 吴化粤语的特殊构成成分
第一节 上古汉语的语音词汇成分
一 主要语音成分
二 上古词义举例
第二节 吴化粤语吸收的壮侗语成分
一 壮侗语对吴化粤语语音系统的主要影响
二 吴化粤语中有巨量的壮侗语词
三 壮侗语对吴化粤语语法的影响
第三节 少量的闽、客、湘方言词汇痕迹
一 闽方言词汇痕迹
二 客方言词汇痕迹
三 湘方言词汇痕迹
第四节 土语词
第三章 语音
第一节 声韵调系统
一 声母
二 韵母
三 声调
第二节 u介音和圆唇化
第三节 吴化粤语内部语音差异
一 全浊声母清化后的读音不同
二 古山合一三等桓末韵、仙薛韵部分字韵母不同
三 古遇合三鱼语御韵部分字读音不同
四 部分疑、日、泥、影母字读音不同
五 前后鼻音、塞音的游移程度不同
第四章 同音字表
第五章 词汇
第一节 吴化粤语吸收壮语词的方法和结果
一 对壮语词进行音义改造使之符合自身格局
二 粤、壮同义形式并存
三 基本词的缺失和壮语词的填补或替代
四 粤、壮同义词素结合派生出复合词
五 粤、壮同义词素结合生成类似的联绵词
六 粤、壮语素结合派生出衍音式多音节词
七 部分壮语词成为吴化粤语中新的源词
第二节 粤、壮语词音义比较表
第三节 吴化粤语的异读词
一 历史异读
二 别义异读
第四节 特色词汇
一 天文
二 地理
三 时间
四 空间
五 植物
六 动物
七 农事、农具
八 工商百业
九 房屋、用具
十 身体
十一 动作
十二 人物、人品、詈语
十三 人际交往
十四 亲属称谓
十五 日常生活
十六 衣着穿戴
十七 饮食、烹饪
十八 文教、文体
十九 疾病、医药
二十 鬼神、宗族
二十一 红白大事
二十二 形容词
二十三 数词
二十四 量词
二十五 代词
二十六 副词、连词、介词
二十七 熟语
第六章 语法
第一节 虚词
一 的得地
二 着了过
三 吗呢吧
四 咖只阿
五 介词
六 连词
第二节 句式
一 疑问句
二 否定句
三 被动句
四 比较句
五 处置句
六 判断句
第三节 形态
一 内部语音曲折
二 重叠
附录 方言语段标音
一 民间笑话六则
二 冼太夫人传
参考文献
后记 怀念我的草根师长

馆藏部门 物理位置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卷期 状态
流通(负一层) 南区馆负一层 02536344 H178/X5 02536344 在架可借
流通(负一层) 南区馆负一层 02536343 H178/X5 02536343 在架可借
西区样本库 西区负一层 02536342 H178/X5 02536342 在架可借
序号 图书条码 索书号 登录号 藏书部门 流通状态 年卷期 装订册 装订方式 装订颜色
    类型 说明 URL
    评 论
    评分:
    发表
    >

    北京创讯未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9032139

    欢迎第15911936位用户访问本系统